北京時間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了第四次出艙活動。至此,該乘組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紀錄。 (圖片來自中國載人航天) 古往今來 浩瀚宇宙給人們留下無盡想象 人類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 不斷創造著新的紀錄 而身處地球的我們 一定不知道 浩瀚太空中還有如此多奇奇怪怪的冷知識 讓我們一起來揭秘—— (圖片源自網絡) 聽說去太空一圈會長高? 答:在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下,人的身高會增加大約2~3厘米。這是由于脊柱是人體的“立柱”,通過它保持人的直立姿態,并承受人的主要體重。在地面正常重力條件下,由于體重的緣故,人的椎間盤有一定壓縮量,而在太空,椎體間這種由于體重造成的椎間盤壓力會消失,椎體間的間距有所增加。但別高興得太早,一旦回到地球,身高也會慢慢變回之前的樣子。 在太空中會變成“路癡”? 答:在微重力狀態下,航天員常常產生錯覺,因此需要依靠標志來確定方向,而且航天員穿上出艙服之后,視覺和觸覺也都會受到限制,在太空定位、轉移或運動的感覺都與在地面上大有不同。 (圖庫版權圖片) 航天員在空間站待“1天”,地球上過了多久? 答:天宮核心艙沿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大約需要90分鐘,并在每圈飛行中飛經地球的迎陽面和背陽面,因此航天員可以在每一圈飛行過程中透過舷窗看到一次日出和日落,一天會經歷約16次個“晝夜”!當然,為了保證航天員能夠工作好和休息好,其在軌飛行的作息制度仍然按照24小時的晝夜節律進行安排,跟地面的生活節奏是同步的。 航天員在太空洗澡,只能“干搓”? 答:因為微重力環境和水電資源有限等原因,在太空中不能實現像地球上一樣的淋浴效果,通常采用干式或濕式擦洗,或干濕并用擦洗。洗頭時,航天員需要使用專用的毛巾或海綿,浸濕后將免沖洗的洗發水澆到毛巾上,再將頭發搓一遍。洗澡也是采用類似流程。 航天員在太空怎么上廁所? 答:小便時,航天員要使用一根前端安有漏斗的軟導管,沖進漏斗的尿液會被吸進存儲箱。大便時,航天員要先用馬桶上的卡扣把自己固定起來,然后將屁股“瞄準”馬桶上的開口進行方便。排泄物會被抽真空存儲起來,等著貨運飛船帶回地球。 在太空,航天員的心臟會變小? 答:當宇航員處于重力比較小的太空環境時,血液會從比較低的部分流向心臟和大腦,這會讓心臟的負擔變小,時間長了心臟也會變小。 比人類更早擁抱星辰大海的,是一只汪星人?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是一只名叫“萊卡”的流浪狗,它于當地時間1957年11月3日上午10時28分,借由蘇聯太空載具史波尼克二號升空,踏上了神圣的征程。但幾小時后因太空衣隔熱不佳成為“火燒狗”。目前它的尸體與當年的太空艙還滯留在地球軌道上。 (圖庫版權圖片) 為什么在月球上指南針找不著北? 答:月球沒有全球性的偶極磁場,只有某些地區存在極其微弱的磁性。因此指南針的磁針會在月球上一直晃動,并不能指向某個特定方向。依靠指南針在月球上不光找不著北,其他任何方向也找不到。如果航天員在月球上臨時需要一個辨別方向的方法,倒是可以通過太陽的方向簡單判斷自己所在的方位。 星空浩瀚無比 探索永無止境 愿你一往無前 成為自己仰望的那顆星 來源:科普中國、陜西科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