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公布了自己的最新發現:解放軍最近兩個月在臺海附近的行動不是訓練,而是戰斗預演。 (帕帕羅經常就中美對抗發表講話) 他聲稱解放軍最近兩個月在臺灣附近的行動展示了遠高于以往強度的軍機與軍艦活動,包括對臺灣地區、菲律賓、琉球群島進行封鎖作戰和進攻作戰、海空潛一體化協同演練等等,這不是訓練,而是戰斗預演。 這話倒是讓咱們感到驚訝:我們的官方媒體近幾年在介紹解放軍展開的圍臺軍演時,從來都直說這是貼近實戰的戰斗預演,合著美軍從來不信?那么我們在西部戈壁灘上建造的“臺北總統府”是干什么的?我們在沙漠里建造的“沙海航母”是干什么的? 帕帕羅強調說,長期的高強度預演會讓真正的作戰意圖和行動被預警發現的時間縮短,讓真正的攻擊準備隱藏在演習之中。這話說得還算正確,解放軍早已準備好由訓轉戰,練了兩年多了,水平不斷提高,美軍這才看出不對勁。 (美國媒體根據帕帕羅描繪的“無人地獄”制作的想象圖)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塞繆爾?帕帕羅作為解放軍的直接對手,經常就未來可能發生的中美沖突發表一些有“進攻性”的言論,比如他去年宣揚的“無人地獄”就是一例。不過在檀香山防務論壇上發表的講話有些不同,這次帕帕羅明顯表達了某種程度的“憂慮”。 那么,是什么讓帕帕羅看出“不對”了呢?解放軍和中國海警在去年12月份舉行了大規模的海空繞臺演練。據美軍的報告,這次演練的規模要比解放軍在去年“520”和“雙十”之后進行的兩次大規模海空聯合軍演還要大得多。 那兩次軍演分別叫作“聯合利劍2024A”和“聯合利劍2024B”,但是最后這次軍演卻沒有公布官方名稱,而且媒體也沒有介紹多少細節。不過臺當局倒是看出了端倪:這次軍演涉及的軍艦和海警船可能高達100余艘,規模創了紀錄。 (正在進行沖灘演練的“野馬”氣墊登陸艇) 這充分展示了解放軍海軍和中國海警良好的戰備情況:大部分艦艇隨時可以上戰場。相比之下,美軍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用帕帕羅的話來說,美軍軍艦的維修工作積壓嚴重,彈藥庫存不足,平臺老化,而解放軍卻飛速成長:當帕帕羅于2021年接管美國太平洋艦隊時,解放軍在夏季演習時投入了1個旅;下一年,解放軍演習增加到6個旅的規模;到了2024年夏天,解放軍有42個旅、150艘海軍艦艇、200艘兩棲艦艇在練習“突破障礙,進行城市地形的軍事行動”。 即便帕帕羅看出了解放軍的真實目的,以美軍目前的情況,也不敢輕舉妄動。 (解放軍新型登陸“碼頭艦”,能夠在沒有港口的地方登陸作戰) 不過,帕帕羅還在給美軍“打氣”,說盡管面臨這些挑戰,美國在太空、反衛星和網絡方面仍保持著“贏得戰爭的優勢”,在潛艇方面也保持著“世代優勢”。 在不久前帕帕羅還組織了一場人工智能峰會,當時他表示,美國應該迅速采取行動,獲取和部署更多類型的無人武器系統,因為“人工智能可能是幫助美國發現即將對臺灣發動攻擊的早期跡象的關鍵工具”。 帕帕羅同時又呼吁五角大樓對采購系統和流程進行緊急改革,因為“單靠技術無法贏得這場戰斗”,“采購速度要與戰斗速度同步,而不是與委員會速度同步”。 總結過來就是:美軍沒法單靠技術打贏解放軍,肯定會遭受重大裝備損失,所以必須加速采購。可笑的是,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正要干這事兒,徹底審查五角大樓的采購,但結果卻未必會向帕帕羅預想的方向進行。 (美軍無法阻擋我們統一祖國的行動) 總體來看,帕帕羅的講話還是沒有反映真實情況。要知道,解放軍對臺斗爭的重點,早就從對臺登陸和封鎖,轉移到防止美軍介入上了。難道帕帕羅就沒覺得關島都快守不住了嗎? 美軍介入的手段,實際上也快“黔驢技窮”了。比如帕帕羅去年提出了“無人地獄”概念,想要在臺海部署大量的空中、水面和水下裝備來擊退解放軍的渡海艦隊,然而中國在無人裝備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 一年多以前,美國有很多智庫主張美軍利用核潛艇優勢來對抗解放軍艦隊,然而從去年開始,中國的核潛艇也開始“下餃子”,而現在美國的造船業早已失去了這個能力。 兩年前,美軍高層認為,使用“槍騎兵”轟炸機發射大量“拉斯姆”反艦導彈就能重創解放軍的登陸船隊;B-21的服役將給美軍帶來巨大優勢。然而中國六代機的試飛讓這些所謂的“優勢”也化為泡影。 所以帕帕羅才如此焦慮,他看出了一部分殘酷景象,卻對此無能為力,解放軍的實力已經足以讓美軍退避三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