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猶如10年前的新能源汽車,火速出圈! 近日,國家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我國已有20多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各種與低空經濟相關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相繼成立。 到底什么是低空經濟呢? 低空經濟就是在我們頭頂這片抬頭可見的天空,大約是空中1000米以下(不同的地區可以根據需要延伸至3000米),通過無人機等飛行器,來提供服務的一種新業態。 目前,常見的無人機表演、無人機航拍,還有正在推廣的無人機送外賣、無人機送快遞、無人機巡檢、無人機噴灑農藥,都是低空經濟的范疇。 再大膽設想一下,未來人們的出行工具,不再是地上跑的新能源汽車,而是空中無人駕駛的飛行汽車,能避免道路擁堵,還能順便來個空中游覽該是多么的愜意。 低空經濟究竟是如何橫空出世的?為何現在如此受青睞? 說起低空經濟,就不得不提起“新能源”。 眾所周知,我國是汽車大國,每年汽車消耗石油量占總石油消耗量的比例,高達55%~70%。 而我國又是典型的“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所以我們的石油主要依賴進口。 10年前,我們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就是為了解決我國傳統汽車被掣肘的境遇。 而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也為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的研發提供了可能。 現如今,汽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隨之而來的便是城市交通的不堪重負,讓原本高效的出行方式,變得越來越低效。 地面物流行業,也常常因為道路擁堵或事故,無法保證其極力推崇的時效性,一些偏遠地區更是無法送達。 地面的橫向交通時常癱瘓,而與之平行的空中卻暢通無阻,如果能利用好這片天空,那所有的一切將迎刃而解。 于是,空中出行、空中物流成為市場的迫切需求,低空經濟應運而生,無人機和飛行器便是這一新型經濟的核心環節。 而無論是無人機還是飛行器,都是靠電力驅動,與新能源汽車的上游產業鏈高度重合。 近幾年,我國無人機制造發展迅速,很快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生產國,并且形成相對成熟的產業鏈,為發展低空經濟提供了重要載體。 而飛行器,可以理解成更高級別且可以載人的無人機,它與無人機的生產制造一脈相承。 若這一產業鏈得到優化發展,就可以促進我國高端制造業的產業升級,緩解東南亞地區對我國低端制造業帶來的沖擊。 正如10年前國家出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低空經濟也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成為我國的經濟新引擎。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央各部門紛紛出臺相應政策,推動低空經濟的前進。 各地方政府也爭相打造天空之城,不惜砸重金,吸引各大企業入駐,以便為本地低空經濟添磚加瓦。 現如今,無人機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外賣配送,騎手到不了的地方,無人機可以。 蜿蜒的北京八達嶺長城開通了首條無人機物流配送航線,如果你爬長城渴了,只需在手機上動動手指,你想喝的咖啡或者可樂,5分鐘就能送到。 在此之前,美團無人機配送,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五大城市,開啟“五線齊飛”模式,43條航線同時運營。 這種即時零售配送,無論你身在辦公樓、景區、公園,還是家里,你想要的外賣、快消品、母嬰用品、電子產品等,同樣只需手機一番操作,即能送達。 此外,無人機旅拍也已經成為旅行社宣傳的常規籌碼,無人機巡邏隊、無人機交警也正在擴大應用。 在農業界,大疆無人機已經是統治級的存在,成為種地界的戰斗機。 給稻田打農藥,給小麥施肥,給果園進行“洗澡級撒藥”,甚至飛播造林,它無所不能。 而且無人機的效率是傳統農作方式無法比擬的。采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其均勻度可提高到90%以上,農藥利用率超過50%,而人工噴灑農藥的利用率僅有25%-30%,提高將近一倍。 另外,影響我們日常出行的飛行器,也迎來了一次跨越式進步。 2024年2月,峰飛科技自主研發的純電動eVTOL“盛世龍”,實現了全球跨海跨城電動空中航線的首次飛行,從深圳到珠海僅需要20min,而打車則需要3h,坐船耗時1-1.5h。 費用方面,打車費用高達500元,甚至600元,坐船也需要140元,直飛大約每人200-300元。 考慮時間成本,eVTOL的優勢明顯高于傳統出行方式。 目前,eVTOL的飛行費用折合5-7元/公里,如果能像高空飛機一樣增設飛行班次,將實現2元/公里的“空中的士”的親民價格。 未來的天空,將被忙忙碌碌的無人機或者飛行器點綴,各司其職,各為其主。 它們或者在送貨的路上,或者在播種,或者在代替“蜘蛛俠們”擦玻璃,或者在拍攝美景,或者單純地載著主人兜兜風…… 而有需求就有發展,如此看來,低空經濟的市場潛力不可估量。 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增速達33.8%,預計2026年突破萬億元。 由此可見,低空經濟或許將掀起一波經濟浪潮,成為未來新億萬級賽道。 正如,10年前的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的核心主線,也會是資本市場青睞的對象。 但也有專家認為,目前的低空經濟還只是一個概念,大家對低空經濟的預期過度樂觀。 要想落地成型,仍有技術難題需要攻克,還有空域管理需要協調、地面基礎建設需要跟進等等。 但作為普通人的大眾,則更關心飛行安全問題。 看似曠野般的空中環境,可能會瞬息萬變,比如突遇惡劣天氣,或者遇上一只小鳥,一旦發生碰撞,就會墜落到地面。 而原本在路上行走的人,只留意了路邊的車,卻沒想到天上會掉下來東西。 有人調侃:天上可能不會掉餡餅,但可能會掉下來無人機。 也有人會擔心,如果無人機滿天飛,在執行任務中,很有可能經過自家玻璃窗前而對屋內的情景一覽無余,那豈不是毫無隱私可言。 甚至會有人煩惱,低空飛行物來回穿梭,簡直就是大型蜜蜂采蜜現場,“嗡嗡”聲不斷,成為新的城市噪音。 總之,一個新事物的產生,都是在爭論中發展的,有喝彩,就會有唱衰。 如果人們擔心的這些問題,無法得到良好的解決,那低空經濟或許會成為一種泡沫經濟。 但無論它是新興經濟,還是泡沫經濟,都只是一種經濟形態。 企業要想在這種經濟形態下分得一杯羹,必然要經歷大浪淘沙般的篩選。 在這個過程中,決策者們需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深思熟慮的遠見和等待時機的耐心。 而唯有穩扎穩打,積極創新,發揮創造力,企業才能歷盡千帆,抵達滄海。 參考資料: 1、吳曉波頻道:《低空管制權,下放給了這六個城市》 2、新華社:《“低空”何以“經濟”》 3、鈦媒體:《萬億“低空經濟”的城市爭奪戰》 4、差評X.PIN:《連看三天報告,刷屏一年的飛行汽車真能飛了?》 5、遠方青木:《幾毛錢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機有3300萬架時,低空經濟就成型了》 作者:天驕 編輯:柳葉叨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