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夏 剛剛過去的一周,珠海的上空比以往更熱鬧。 11月17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珠海航展”)在珠海落下帷幕。在本屆航展上,低空經濟成為了與民用航空、商業航天同樣矚目的話題。大會專設低空經濟展館,多家頭部企業到場參展,航展第二展區(斗門蓮洲)還舉行了無人機的全景化展演。 在今年珠海航展相關展區,多家企業帶著最新產品亮相,并和意向客戶簽下訂單。 時代周報記者與參展企業交流發現,目前,企業的核心技術路線都基本固定,接下來的工作重點開始轉向推動量產、申請適航證等對進一步商業化有幫助的方向。多家企業將取得適航證或量產落地的時間節點定在了2026年。 很難想象,這個在2021年前后才走入大眾視野的概念,其背后的市場規模已經悄然接近萬億。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為什么低空經濟會有如此高的加速度?可及的未來,低空經濟的下一步是什么? 拿單,融資,備戰2026 低空經濟前進的腳步逐漸加快。 在珠海航展上,小鵬匯天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完成全球首次公開飛行,展示陸行“母艦”和飛行器自動分離結合的全過程。 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在接受時代周報等記者采訪時提到,“陸地航母”預計在2025年年底、2026年初拿到適航證,并將于2026年實現量產交付。在此屆航展上,小鵬匯天簽約的新訂單共計2008臺,這是全球飛行汽車領域迄今為止的最大訂單量。 而沃飛長空此次帶著旗下AE200航空器批產構型首次亮相,并簽署了首批120架AE200意向采購訂單,創下國內航空金融租賃市場上的eVTOL產品單筆最大訂單的紀錄。沃飛長空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26年則是試點運營低空出行的節點。 在航空級無人機市場,聯合飛機發布了全球首款6噸級傾轉旋翼飛行器——鑭影R6000,這架無人機能夠實現550km/h的飛行速度和4000公里的飛行航程。現場舉行了鑭影R6000大型簽約儀式,金額規模達10億元。 據悉,聯合飛機已經于2023年完成D 輪12億融資,目前公司估值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級別。對于進一步的資本動作,聯合飛機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計劃在3年之內上市。 專注研發大型無人駕駛運輸投送類無人機的壹通無人機在航展上的核心產品是TP1000大型無人運輸機,這架新品已獲得30架購機訂單。 壹通無人機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TR系列固定翼垂直起降無人機后續型號TR50、TP 系列大型無人機后續型號TP200已完成方案論證,計劃2025-2026年陸續交付使用。” 航景創新在本屆珠海航展發布了“突擊鷹-2000”混動傾轉旋翼eVTOL新品。據悉,該款eVTOL可搭載5名乘客或500公斤物資,適用低空通勤、醫療救援、物資運輸等載人、載貨等多種低空應用場景。 “航景創新希望在2025、2026年拿到適航證,考慮到物資運輸是一個剛需場景,后續我們會從物資運輸等應用場景來著手實現商業化,爭取更快推進產品應用。”航景創新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什么都選在2026年? (圖源:方正證券研究所) 業內觀點認為,作為發布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的城市,深圳為低空經濟規劃的路線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方正證券研究所參照深圳市相關政策,在走完2022-2025年的飛行試驗期后,低空經濟的應用商業期將正式開始于2026年,在這個階段,多元化應用場景、商業化閉環將構建完成,上下游開始集聚發展。 華創證券也指出,目前,國內主機廠進展全球領先,2026年有望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面。 來覓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投融資數據認為,前三季度低空經濟賽道融資金額主要集中在A輪和B輪,兩者合計金額達38.0億元,占交易總金額的97.4%。 整體來看,前三季度低空經濟賽道的投早投小的特點非常突出,并且投資輪次較去年同期有所前移,符合風口賽道前期階段的特征。 在競爭逐漸激烈的風口行業,時間有時就是機遇。 踩著這個節點進場,對于企業來說,或許有行業加速導致“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癥)”心態的原因;不過更為重要的是,低空經濟技術、應用和政策節點已經來臨。 地方政府、機構、企業搶占進度條 從政策面、產業面來看,接下來幾年,對低空經濟企業來說都相當關鍵。 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明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雖然行業規模和受到的關注都有“狂飆”的潛力,但低空經濟還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前期基建、產品的研發與制造、低空交通工具的運營成本等經濟性問題都需要政策的引導與支持才能得到改善。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近20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發展低空經濟、通用航空。 (圖源:招商證券) 各地低空經濟發展規劃也陸續出臺。 招商證券提到,從具體的政策支持細則來看,當前各地方政府對低空經濟的支持細則主要在以下3個方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如通航機場、起降平臺等;拓寬下游應用場景;推動企業/項目落地。 地方也愿意拿出真金白銀為行業穩定信心,產業基金已經成為低空經濟競賽中的發力重點。 11月11日,在2024第七屆無人系統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大會上,珠海宣布組建低空經濟基金群,目標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15億元,由華發集團管理。 這支基金將重點關注eVTOL整機、民用無人機及其下游應用,助力珠海低空經濟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競爭力和韌性,拓展產業覆蓋面和價值端,形成新的增長點。投資策略覆蓋包括低空經濟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以及低空飛行保障等方面。 同樣在本月,深圳公開遴選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管理機構。該基金擬設規模20億元,可視申報情況調整。據悉,該基金可投金額應100%投資于低空經濟領域,基金投資領域主要包括低空經濟領域上、中、下游。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0個省市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各地低空經濟產業基金規模基本從10億元到200億元不等,其中,以蘇州規模最大,該基金今年已簽約16個子基金,總規模超200億元。北京、廣州、武漢、緊隨其后,基金規模均為100億元。 社會資本的反應也可謂迅速。 據來覓PEVC數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低空經濟賽道融資案例合計56起,較去年同期增加了9起,融資金額合計39億元,億元級別以上的融資至少14起。 作為低空經濟核心支柱的eVTOL最受關注,融資案例最多,融資規模也大幅領先其他賽道,融資案例共20起,合計占比36.8%,融資金額30.8億元,合計占比79.0%。 (圖源:來覓數據) 在低空經濟產業鏈的上下游,不同形式的合作也在密集展開。 在珠海低空經濟基金群宣布組建的同一場活動上,光為科技、昆吾防務科技、海鷗飛行汽車、天勤數字科技等53個項目在進行合作簽約,項目內容涵蓋無人機整機制造、關鍵系統及部件配套、材料及元器件配套、低空數字算力服務以及低空飛行綜合服務等多個領域,簽約總金額達150億元。與此同時,珠海市低空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 細分行業還是顛覆性行業 盡管業內已經有了多年的技術和人才累積,但作為一個“風口”,低空經濟還相當年輕。因此,低空經濟究竟只是個細分賽道,還是擁有巨大潛力的顛覆性市場,是目前產學研界頗為關注的話題。 低空經濟具有產業鏈條長、高科技性、多樣性及演進性等特點。在參加與珠海航展同期的2024秋季釘峰會時,沃飛長空數字發展室負責人劉明明表示,低空經濟背后是整條產業鏈的全面發展,而非某一個局限的細分市場。 沃飛長空CMO費嵐認為,未來低空經濟改變的不僅是人們的出行方式,還有城市的發展,包括商業綜合體的建設,她認識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行業。 御風未來創始人兼CEO謝陵對此有相同的看法,低空經濟之所以暫時還未被認為是顛覆性行業,是因為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動力從發動機變成電機、操縱變得更加智能化,會對飛行器帶來多大的改變。 “很多人會問我,這些飛機造出來停在哪里?而我會反問,你去看任何一個百年前的古城,是否有一個能通過一輛車的路口?”謝陵堅定地認為,eVTOL的優勢會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乃至居民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應用場景為牽引,會更容易摸索出合理、高效的平臺、硬件基礎設施及監管規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志杰在珠海論壇廣東省軍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 陳志杰指出,短途運輸、文化旅游、短途物流等toB領域的需求可能會先出現并被滿足;在B端路徑走順后,低空經濟將走向C端,進入千家萬戶。 目前,廣東、安徽、河北、廣州、福州等省市陸續發布低空經濟應用場景需求清單,邀請企業參與合作。 10月,廣東就發布了16個地市及相關企業在低空基礎設施、行業作業、生產制造等7個需求領域的應用場景合作機會。具體涉及的場景包括:低空文旅、物資運輸、城市巡查等。 已經在美股上市,手上已經集齊適航“三證”(PC、TC、AC)的億航智能(EH)或許可以作為下一步的參照。在和時代周報記者的交流中,億航智能相關負責人就表示,目前的重心轉向多方向的商業化運營探索以及低空經濟生態建設。 今年5月,珠海市低空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低空投”)正式成立,據悉,珠海低空投后續會聯合公交集團與億航智能等國內知名龍頭企業,共同成立合資運營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