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在南湖區鳳橋鎮永紅村的天旭航空培訓基地內,無人機愛好者測試無人機。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據悉,在10月25日開幕的第二屆CATA(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航空大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分享低空經濟實踐經驗,共謀低空經濟發展新未來。低空經濟是前沿技術催生的新質生產力,產業鏈條長、發展潛力大、輻射帶動力明顯。據摩根斯坦利預測,至2040年,全球低空出行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其中,我國將占據全球市場的1/4份額。低空經濟的“版圖”越拓越大、“賽道”越拓越多,發展動能強勁澎湃,已然成為一片新藍海。 低空經濟正“加速起飛”。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今年上半年,新注冊的無人機將近60.8萬架,持有現行有效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的無人機企業總數超1.4萬家,這些都是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充分體現。隨著政策創新的持續發力、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低空經濟在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觀光等領域的市場需求日益增長。無人機物流可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城市空中交通能夠緩解地面交通擁堵,低空旅游則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體驗,這些都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 低空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應用領域,它的發展離不開新能源技術、無人駕駛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最強配套”的支持。從高比能氫混動力電源的研發到9座混動飛機降低燃油消耗,再到無人機芯片提升飛行可靠性,科技創新不僅推動了低空飛行器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還為低空經濟的智能化、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與此同時,低空經濟的發展也與科技創新形成了“良性循環”,企業和科研機構在低空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拉動前沿科技的快速進步,提升國家的科技競爭力。 當前,“低空 ”范圍不斷拓展,與農業、林業、制造業、服務業、物流業、旅游業等多個行業深度融合,新的應用場景不斷催生。“低空 測繪”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低空 植保”模式可以提高農業植保的效果,“低空 物流”可以實現最后一公里的高效配送,為這些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和發展機遇。深圳至珠海的首條低空短途運輸航線開通,江蘇無錫丁蜀機場推出空中賞櫻專線,廣州黃埔一家農場播種、管理依靠無人機……產業融合能夠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低空經濟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關系密切,始終“飛”在身邊。由于低空經濟具有快速即時反應、高效覆蓋能力,在醫療救助、應急救援、環境保護等領域日益凸顯應用價值,能夠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低空經濟的環節多,對應的崗位也多,有制造、運營、維護、培訓等多方面,有利于促進社會就業;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偏遠地區的交通和物流條件能夠因此得以改善,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協同發展。在人民群眾的生活當中,低空經濟還能提供短途運輸、空中旅游、快遞配送等各類服務,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求。 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低空空域的需求不斷增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將要來臨。”在2023年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的這句話生動而簡明地描摹了低空經濟的未來圖景。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賽道,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其“振翅高飛”助力新藍海更加廣闊,動能更加澎湃! 作者:郭素嬌 福建省漳平市委組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