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著地球的那層空氣叫做“大氣層”或簡稱為“大氣”。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蘋果,那么大氣層的厚度就大致相當于蘋果的一層皮。飛機飛行在大氣里,飛機的空氣動力、發動機工作的好壞都與大氣有密切關系,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大氣有個基本的了解。 一、空氣的密度、溫度和壓力 1.空氣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的空氣質量。質量為M的空氣,如果其體積為V,則密度為(p) p=M/V。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是由分子組成的。空氣的密度大,說明單位體積的空氣分子多,比較稠密:反之,空氣密度小,空氣比較稀薄。 2.空氣溫度——是指空氣的冷熱程度。氣溫的高低可用溫度表來測量。大多數國家是用“C”溫度來表示,單位是攝氏度(℃)。少數國家和地區用華氏(F)溫度表示。 飛機飛行在空中 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 可用該公式換算:F=9/5×C 32 C=(F-32)×5/9 3.空氣壓力——是指空氣的壓強,即物體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空氣的垂直作用力。大氣壓力也就是物體的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大氣柱的重量,氣壓的大小可通過各類儀表加以測量,在工程上以每平方米或每平方厘米面積上承受多少力量作為壓力單位。如:1.033公斤/厘米的氣壓是一個大氣壓,近似取1公斤/厘米作一個大氣壓。一個大氣壓相當于760毫米汞柱。 二、空氣的粘性和壓縮性 **粘性和壓縮性是空氣的兩種物理性質。在飛行中,飛機之所以會受到空氣阻力,原因之一就是空氣有粘性。而飛機以接近音速或超過音速飛行時,會出現阻力突增等現象,則與空氣的壓縮性有關。 1.空氣的粘性——把手浸入水中,抽出時就會有水珠粘在手上,這就表示水有粘性。空氣和水一樣也有粘性,不過空氣的粘性比水小得多,我們不易察覺。空氣間相互粘滯或牽扯的特性就是空氣的粘性,空氣分子的不規則運動,是造成空氣粘性的主要原因。 2.空氣的壓縮性——任何氣體都是可以壓縮的,空氣的壓縮性就是指:一定量的空氣,當其壓力或溫度改變時,其密度或體積也要發生相應變化的一種物理性質。當飛機飛行在空氣中,在其周圍各處,氣流速度會有增大或減小的變化,相應的,氣流壓力就會有下降或上升的變化,因此其氣流密度也有增大或減小的變化,這就是空氣具有壓縮性的表現。 三、大氣分層 **大氣的底部是地面,而頂界則不明顯,因為大氣之外,還有極其稀薄的星際氣體,大氣的密度隨著高度而減小,最后和星際氣體連接,所以,它們之間不存在一個截然的界限。以氣溫變化為基準可將大氣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等五層。 對流層 1.對流層(變溫層)——這一層是大氣中最底的一層,它的底界是地面,頂界則隨緯度、季節等變化。它離地面的平均高度,在地球中緯度區約11公里,在地球赤道約高17公里,在兩極較底約7-8公里。其特點是:空氣的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0米,降低6.5℃,含有大量的水蒸氣及其它微粒,因而有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由于地形、地貌的不同和氣溫、氣壓的變化造成空氣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強烈的對流,會給飛機飛行帶來很大的影響。 2.平流層(同溫層)——該層位于對流層之上,頂端離地面大約30公里,其特點是:溫度大體不變,平均在-56.5℃左右,幾乎不存在水蒸氣,所以沒有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只有水平方向的風,沒有空氣的上下對流。是飛機比較理想的空間。 3.中間層——該層在平流層之上,頂端離地面大約80到100公里。其特點是:氣溫先增加,然后降低,到45公里附近,氣溫由-56.5℃增加到40℃左右,從45公里附近開始,氣溫又下降到-65.5℃以下,還有水平方向的風,風速相當大,在60公里的高度,風速可達140米/秒 大氣垂直分層 4.暖層(電離層)——中間層之上是電離層。從中間層的頂端大約到140公里是第一電離層,其上是第二電離層。整個電離層頂端大約達到800公里。其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離子,空氣具有很強的導電性,從100公里起,氣溫有開始增加,可以增加到很高的溫度,在200公里處氣溫可達400℃,暖層由此得名,而且空氣極其稀薄,傳熱慢。 5.散逸層——大氣層的最外層,該層內氣體向星際空間散逸,故稱為散逸層 現代的飛機一般飛行在對流層和平流層。 關注私人飛機網官方微信(微信號:hangqu001)與飛行員暢談飛行知識,關注通航產業最新動態,了解私人飛機駕照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