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天宮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捷報頻傳、勇攀高峰。載人航天常見術語知識貼來了!停泊、轉位、繞飛……這些詞語想必你經常能夠看到,這些表述具體表達了什么意思呢?今天,一起來了解航天器的相關術語吧! 載人航天器 用于載人航天的,在繞地球軌道或外層空間按受控飛行路線運行的飛行器,包括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等。此外,航天員出艙活動穿著的艙外航天服也是一種微型航天器。 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組合體 載人飛船 供航天員進入空間,在軌生活和工作并返回地面的載人航天器。一般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等組成。軌道艙是飛船在軌期間航天員的生活區、試驗區以及儲物區,返回艙是航天員在飛船的發射和返回階段的座艙,推進艙則能夠在飛船自主飛行及返回制動過程中為飛船提供推力。我國目前將航天員送往中國空間站的載人飛船是神舟飛船。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 貨運飛船 用于運輸物資(包括貨物及廢棄物),并可對空間站進行軌道控制的飛船。一般包括貨物艙和推進艙。貨運飛船分為全密封貨運飛船、半開放貨運飛船和全開放貨運飛船。我國目前使用的貨運飛船為天舟飛船。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 空間實驗室 可長期自主在軌飛行,供航天員中短期駐留并具備開展一定規模空間應用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由實驗艙和資源艙組成。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示意圖 空間站 通過補給,可長期自主飛行,供航天員長期駐留并具備開展較大規模空間應用的載人航天器。一般由核心艙、實驗艙等多個功能艙在軌組裝而成。中國空間站總體構型為3個艙段,包括天和核心艙以及問天、夢天兩個實驗艙,整體呈T字構型,能夠容納3~6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建成后整體空間達到110立方米。 中國空間站在軌示意圖 停泊/停靠 停泊,指追蹤航天器在與目標飛行器有一定距離的位置暫時停留,與目標飛行器保持相對位置不變,以便于進行后續的操作。停靠,指追蹤飛行器與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后,隨目標飛行器飛行的過程。 問天實驗艙停泊于距空間站組合體200米停泊點示意圖 交會對接 兩個航天器實現軌道交會并完成對接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太空之吻”。它可以通過系統設計自動完成,也可以由航天員進行手動操作,整個對接過程仿佛“萬里穿針”。被動對接的一方稱為“目標飛行器”,而主動對接的一方稱為“追蹤飛行器”。追蹤飛行器可以從目標飛行器的前向、后向和徑向完成對接。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 繞飛 為了完成前向對接或徑向對接,追蹤飛行器繞著目標飛行器飛行的過程,需要飛行器進行多次變軌和姿態機動來完成,被親切地稱為“空中芭蕾”。例如,天舟二號從核心艙后向端口分離,并繞至前向端口完成自動交會對接,為后續即將來訪的天舟三號留出空位。 天舟二號繞飛和前向交會對接示意圖 轉位 空間站上將飛船或艙段從一個對接口轉移到另一個對接口或停泊口的過程。例如,在空間站艙段轉位時,艙段先與空間站解鎖分離,而后在機械臂的拖動下以核心艙節點艙艙球為圓心進行平面轉移,直至艙段與核心艙另一端口對接。 空間站機械臂輔助飛船轉位示意圖 分離/撤離 分離,通常是指兩個載人航天器對接鎖系解鎖,由剛性連接狀態到脫離機械接觸的過程。撤離,是指航天器從組合體對接狀態分離,并遠離組合體的過程。 天舟三號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補加/補給 推進劑補加,即貨運飛船對空間站(或空間實驗室)的推進劑貯箱補充推進劑的過程,俗稱“太空加油”。空間物資補給,是為載人航天器完成推進劑、水、食品、備件及材料和其他消耗品補充的過程,通常由貨運飛船來完成,被稱為“太空快遞”。 在軌補加示意圖 回收 對從空間返回至地球特定區域的載人航天器、散落物和有效載荷等進行現場處置并轉運至指定地點的活動。例如,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在軌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后,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工作人員將返回艙進行回收。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于東風著陸場 本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學習強國 |